close

原文:

孫子曰: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絕水必遠水,客絕水而來,勿迎于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欲戰者,無附于水而迎客,視生處高,無迎水流,此處水上之軍也。絕斥澤,惟亟去無留,若交軍於斥澤之中,必依水草,而背衆樹,此處斥澤之軍也。平陸處易,而右背高,前死後生,此處平陸之軍也。凡此四軍之利,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

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丘陵堤防,必處其陽,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凡地有絕澗,遇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軍旁有險阻、潢井、葭葦、林木、蘙薈者,必謹覆索之,此伏奸之所處也。

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遠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其所居易者,利也;衆樹動者,來也;衆草多障者,疑也;鳥起者,伏也;獸駭者,覆也;塵高而銳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條達者,樵采也;少而往來者,營軍也;辭卑而益備者,進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輕車先出,居其側者,陣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奔走而陳兵者,期也;半進半退者,誘也;仗而立者,饑也;汲而先飲者,渴也;見利而不進者,勞也;鳥集者,虛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將不重也;旌旗動者,亂也;吏怒者,倦也;粟馬肉食,軍無懸瓶,而不返其舍者,窮寇也;諄諄翕翕,徐與人言者,失衆也;數賞者,窘也;數罰者,困也;先暴而後畏其衆者,不精之至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謹察之。

兵非貴益多,惟無武進,足以併力、料敵、取人而已。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於人。

卒未親附而罰之,則不服,不服則難用也。卒已親附而罰不行,則不可用也。故合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衆相得也。

 

前兩段談的是部隊進軍 

所謂行軍 不僅僅是移動而已

在古代 沒有飛機

士兵的移動、紮營、進軍路線

都需要經過縝密的評斷

直至今日 這些決策仍是不可或缺的

像是劉備精兵攻吳

被陸遜一大把火燒個片甲不留

蜀國幾乎就此注定一蹶不振

正是因為劉備把軍隊駐紮在森林

雖是避暑

卻加上輕敵

招致潰敗

 

第三段有點心理站的味道

透過外在能力的輔助

像是鳥起、獸駭等等

來判斷敵軍所處狀況

就像是介紹心理學的書籍

總是教你如何用表情、小動作來判讀人心

即使不連結心電圖

觀察者仍能從蛛絲馬跡中一探究竟

 

第四段僅一句 講用兵重在熟慮 不宜武斷

最後一段提到善待降卒

要在軍紀與信任間找到平衡點

讓他們既忠心又不恃寵而驕

士兵的凝聚力是相當重要的

如果不服從將帥的帶領

那罔論行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eeze6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