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文: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闉,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

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

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

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為縻軍;

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

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

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知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

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整篇的重點在於"全"與"謀"

  孫子的謀略觀之核心在於「全勝」,也就是完全勝利,並不是和對方戰到最後一兵一卒,

如此慘烈的戰鬥。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最好能不費一兵一卒就在心理上、外交手段上

勝過對方,讓對方棄械投降,還能夠接收對方國家的資源,更加壯大己國。

  最後還提到了君王與將帥之間的關係,類似於現在的公司老闆與旗下主管。

在上位的人不要一昧的對部隊下目標、定方向,要先確定自己在此領域上是否專業,

否則錯誤的方針會導致軍心混亂,也會讓勝利溜走。

  最後是有名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又回歸到第一篇提到的廟算,

可見不論古往今來,"情報"永遠都是最重要的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eeze6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