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件事情先說一下

前面六篇的原文都是本人看著參考書上的內容輸入而成

後來發現古文艱澀  新注音選字要很久

長時間打字下來 很容易分心

於是接下來改成複製google上的原文

還是會加上自己的心

 

原文: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衆,交和而舍,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故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軍將,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軍將,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掠鄉分衆,廓地分利,懸權而動。先知迂直之計者勝,此軍爭之法也。

《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衆之法也。故夜戰多金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

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嘩,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無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這篇中有提到大家耳熟能詳的風林火山

就是行軍時多變的節奏

讓人捉摸不定

而主題既然是軍爭

重點當然在"軍"與"爭"

軍為行軍

對於行軍路線的優劣 主帥必須選擇得當

對於行軍的速度 主帥也必須拿捏得宜

把不利化為有利

甚至是後發先至 搶得先機

再來是"爭"

爭就是爭取有利的位置

以及挑選正確的時機出擊

把戰爭主導權抓在自己手中

勝算就會增加

 

另外 我很喜歡最後一段

在心理層面上

戰爭中落敗的一方很容易陷入死戰求生的局面

所以不要阻擋即將回國的軍隊

包圍敵人的時候要留一個缺口

對於走投無路的敵人不要太過逼迫

以減少敵我雙方因激戰而造成的傷亡

並不是消極的

而是攻心為上的上上策

畢竟伐兵是下策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eeze6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